对此,南朝宋著名史学家裴松之,曾为陈寿的《三国志》作注。在《裴松之注三国志》中,裴松之这位历史学家表示:“臣松之以为(马)良盖与(诸葛亮)亮结为兄弟,或相有亲;亮年长,良故呼亮为尊兄耳。”由此,针对诸葛亮和马良之间的关系,南朝宋著名史学家裴松之认为他们之间存在亲戚的关系,也可能两人曾互相结拜为兄弟,类似于刘备、关羽、张飞之间的关系。因为诸葛亮的年龄相对较大,所以,马良称呼诸葛亮为“尊兄”。值得注意的是,就“尊兄”的这一称呼,也体现出诸葛亮和马良之间的深厚关系。
三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马良(187-222年),字季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马谡之兄。公元222年,刘备发起的夷陵之战中,马良不幸牺牲,对此,诸葛亮听闻后悲痛不已。因此,对于马良的弟弟马谡,诸葛亮将其视为自己的“儿子”。与此相对应的是,马谡也曾表示,“明公视谡犹子,谡视明公犹父”。进一步来说,就诸葛亮和马谡之间,可谓情同父子。那么,非常明显的是,正是因为这一关系,诸葛亮才不顾刘备的告诫,执意在北伐中原期间重用马谡。当然,马谡的街亭之战,无疑应验了刘备的判断。
四
最后,从两人的关系来看,诸葛亮执意重用马谡,显然存在用人唯亲的问题。换而言之,诸葛亮重用马谡,可能是存在一定私心的。但是,从蜀汉的整体格局来看,诸葛亮重用马谡,其实还是从大局出发的选择。众所周知,在蜀汉的派系中,益州本土派的实力非常强大,正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在公元263年,也是益州本土派的压力,迫使后主刘禅投降。因此,为了平衡益州本土士族的势力,诸葛亮选择重用马谡、蒋琬、费祎等出自荆州的蜀汉臣子。除此之外,对于姜维、王平等来自魏国的降将,诸葛亮也同样选择重用,以此避免益州本地士族在蜀汉一家独大。由此,平衡蜀汉各派系的势力,也是诸葛亮重用马谡的原因之一。
文/情怀历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