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是否跟我一樣,當我第一眼看到這個公式的時候,我馬上注意到我們的相對肌力有多重要。當我們總是談論深蹲幾倍體重時,在運動表現上原來真正的意義在這邊。
但有一點需要提醒的是,這裡的F是離地瞬間對地面施力的F,所以並不是我們的最大力量。所以再一次地,我們要強調發力速率的重要性。當你無法在觸地時間(0.2秒內)產生出更大的F,做再重的深蹲也沒有用。
從公式來看,還有另一個因素-S,一樣可以影響到我們的垂直跳高度。
按照物理的原理,蹲得越深(S越大),你能跳得越高。但不要忘記,當我們蹲得太深,我們的F可能會因此受到損失。因此,由降低重心(增加S)所得到的優勢,可能被較弱的加速力量所抵銷。
不過,這條式子已經很明確地告訴我們,原來蹲深一點真的有可能跳更高,而且是可以透過科學來證明這件事的。
當你了解這些公式,再搭配一塊測力板看IMTP、CMJ的時候,所有數據又變得更好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