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國国民党和中國共產黨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内战一触即发。

1945年和1946年以国民党左派为基本骨干的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简称“民联”)和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简称“民促”)分别在重庆和广州成立。由此,国民党左派成员正逐渐与国民党右派脱离。

1947年11月,民联、民促和国民党其他左派人士在香港召开第一次代表会议,决定联合组成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48年1月1日,会议宣布“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正式成立,并推举国民党创建人孙中山先生的遗孀宋庆龄女士为该党的名誉主席(但宋庆龄从未正式加入民革),李济深为主席,何香凝、冯玉祥等入选該組織的中央领导机构。

194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期间,中共利用民革製造国民党内部人事矛盾。[10]例如,民革曾与中共达成默契,先怂恿程潜竞选副总统,若得以实现「联合政府」,则保持其副总统地位。程潜竞选失败之后,转而怂恿程潜割据湖南,暗中反叛政府。民革还曾利用黄紹竑联络桂系人物,同时怂恿李宗仁竞选副总统,给程潜制造激烈矛盾。李宗仁竞选副总统成功后,民革一面煽动李宗仁等反对蔣中正,又一面煽动程潜对抗白崇禧的军力。[來源請求]再如,龙云后来被中共批斗时争辩说,他与民革有密切关系,尤其在大选之后,曾為中共笼络国民党在西南地区之重要党员,使西南处於割裂状态,曾经有功有利於中共。

1949年,李济深、何香凝、柳亚子等民革代表受中国共产党邀请,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参与《共同纲领》的制定和选举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相關職務人員。

宋庆龄、李济深当选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程潜当选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谭平山、朱学范、傅作义、李德全、何香凝分别任中央人民政府部委的部长和主任。1949年11月,中国国民党左派第二次全国代表会议在北京举行,决定将“民革”、“民联”、“民促”和国民党其他左派力量整合为一个,即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联”、“民促”同时宣告结束)。

现在的民革,着重吸收以同原国民党黨員有关系,同台湾各界有联系的中上层人士和中高级知识分子。有代表性的如曾任民革中央主席的李济深之子李沛瑶、北平市市长何思源之女何鲁丽。另有一些与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有关的人士如北洋政府代理大总统冯国璋的曾孙冯巩。

目前,除西藏外,民革在中国大陸的其他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建立了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