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珩”一般指古代的玉器,是古代一组玉佩中悬挂在最上端的横玉。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壮部》:“珩者,佩首横玉,所以系组。”《说文解字.玉部》:“珩,佩上玉也。所以节行止也。”佩戴了一组玉佩之后,人的行动受限,只能正襟危坐,符合传统礼仪规定,同时也能显示出佩戴之人的身份和地位。
“珩”的读音为:héng“珩”字的相关典籍:王孙圉聘于晋,定公飨之,赵简子鸣玉以相,问于王孙圉曰:“楚之白珩犹在乎?”——《国语·楚语下》
楚国大夫王孙圉出使晋国,晋定公招待他。赵简子主持礼仪,他有意将身上佩带的玉器弄得叮当作响,并带有挑衅意味地问王孙圉:“楚国的白珩还在吗?它成为宝物有多长时间了?”言外之意,楚国是蛮荒之地,自古就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宝器。王孙圉说:“楚国从没有把白珩作为国宝,楚国视之为宝的一是以擅长外交辞令的观射父,他能出色的完成外交任务;二是明典籍通鬼神的左史倚相,他能将成败的经验和教训告诉国君,使国君不忘记先王的基业;三是盛产金木竹箭龟珠角齿皮革羽毛的云梦泽水库,它能提供钱财布匹和军需物资。白珩只是楚王的玩物,楚国从来没有将这玩意看作国宝。
妫汭(guī ruì)大名,不及珩璜之贵。——后周·郭威《追册故夫人柴氏为皇后制》
这个典故出自五代时后周世祖郭威追封已故妻子柴氏为皇后的诏书。柴氏在郭威称帝之前就已去世,郭威当了皇帝后,追封她为皇后,谥号为圣穆皇后。郭威死后无子,柴皇后的侄子柴荣继承了皇位,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后周世宗。
“妫汭”是河流的名字,位于山西省永济县南,发源于历山,向西流入黄河。传说舜帝和尧帝的两个女儿曾居住在这里,所以此河是中国历史上的名川。郭威这句话的意思是妫汭河流虽然大名鼎鼎,但它还是没有玉珩和玉璜那般名贵,实际是用修辞手法借此暗指柴皇后的高贵。
黄金四十镒,白玉之珩六双。 ——《国语·晋语二》
三国吴.韦昭.注:“珩,佩上饰也。珩形似磬(qìng)而小。 ”
“磬”是古代一种打击乐器,用石或玉制成,形状像曲尺,珩的形状和磬差不多,只是尺寸要稍微小一些。
《诗·郑风·女曰鸡鸣》“杂佩以赠之”毛传:“杂佩者,珩、璜、琚、瑀、冲牙之类。”
陆德明释文:“珩音衡,佩上玉也;璜音黄,半璧曰璜。”
“珩”的字源演变:
说文小篆
楷书